農業企業融資案例舉例?

農村企業要進行融資有多種渠道,小型企業可貸款、抵押,部分大型企業還可走政策融資獲得政府支援。融資前要寫計劃書,對本公司的財務、人員、大概情況做一個集合、分析。整體市場情況和行業發展前景都會對融資有影響。農村企業多爲食品和輕工業企業,我國人口衆多,市場需求非常大,進行融資可能會得到良好的結果。以下是農業企業融資案例舉例:

農業企業融資案例舉例?

一、公司基本情況

(一)企業概況

貴州XXXX農業科技產業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位於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野馬川特色農產品加工工業園區,註冊資金2000萬元。是一家專業從事辣椒、蘿蔔、馬鈴薯等蔬菜種植及其副食品研發、生產加工及進出口貿易的大型現代化食品生產龍頭企業。公司所在地擁有數百年辣椒、蘿蔔、馬鈴薯種植傳統,該地氣候適宜、土壤獨特、水質天然、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具備非常理想的食品生產加工資源稟賦。

本公司多年來從事蔬菜食品研發,具備蔬菜食品精、深加工的管理經驗和生產實踐,其先進配方和工藝技術水平一直處於省內領先水平、擁有6項蔬菜食品加工工藝技術的發明專利,在市場競爭中保持產品品質優勢,別具特色的風味和口感將深受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

(二)企業組織架構

企業現有員工74人,其中:管理人員12人,進階農藝師2名,專業技術人員30名。

(三)企業財務狀況

企業自成立以來發展狀況良好,經營規模和營業收入增長迅速。

二、企業產品

本公司主營產品爲辣椒製品、蘿蔔乾和土豆腸。主要原料爲鮮辣椒、蘿蔔和馬鈴薯,由本公司種植基地提供和周邊地區採購。目前年產量爲:

1、辣椒製品:10000T

2、蘿蔔乾:5000噸

3、土豆腸:5000噸

三、融資用途

此次融資主要用於建設幹辣椒生產線兩條,具體建設方案如下:

工程佔地約_____畝 ;總建築面積_____平方米,主要建築物包括生產車間_____,_____辦公大樓及技術中心。

購置_____等生產測試設備。

四、項目建設背景

(一)政策環境

農產品加工業是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的重要產業。其具有產業關聯度高、涉及面廣、吸納就業能力強、勞動技術密集,在服務“三農”、壯大縣域經濟、促進就業、擴大內需、增加出口、保障營養健康與質量安全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近年來,隨着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的不斷完善,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支援力度也不斷加大,政策措施逐步完善,初步搭建了支援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框架。

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壯大縣域經濟。2002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02〕62號)提出:要加大投入力度,落實稅收支援政策,給予相關金融支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要求: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完善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稅收支援政策。2009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2010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推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扶持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自辦農產品加工企業。2012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企業,研究制定支援農產品加工流通設施建設的用地政策,扶持產地農產品加工等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初加工和貯藏設施予以補助。2013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要對示範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業給予補助,逐步擴大農產品加工增值稅進項稅額覈定扣除試點行業範圍;適當擴大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項目試點範圍。2014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支援糧食主產區發展糧食加工業和推進以農產品精深加工爲重點的新興產業技術研發,支援農民合作社興辦農產品加工流通。國家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扶持政策,涵蓋財政、稅收、金融、投資、保險、科技、用地、用電等各方面,形成合力,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二)區域環境

近年來,赫章縣深入貫徹“5個100”工程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品牌建設作爲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的重要引領。制定出了品牌建設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創建農產品知名品牌的目標任務、政策措施、激勵機制,按照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品牌化銷售的發展模式,推進優勢特色農產品和農產品加工業品牌建設,引導扶持園區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申請商標註冊,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三品一標”產品認證。

目前,赫章縣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10個,有機農產品1個,貴州省著名商標6個,國家質檢總局認證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個,國家農業部認證的地理標誌產品保護1個。正在申報無公害農產品7個,綠色食品7個,有機食品1個,國家農業部認證的地理標誌保護產品1個。

(三)行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着農產品總量增加、品種豐富和消費升級,以糧油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蔬菜、水果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爲主的農產品加工業步入了兩位數增長的快車道。

1、總量迅速擴大。2014年全國擁有農產品加工企業大45.5萬家。2003-2014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從2.63萬億增加到18.48萬億元,年均增長19.4%,在工業中佔比從16%提高到17%,加工與農業產值比值從1:1提高到2.1:1。近5年每年上交稅收超過1萬億元,2014年達到1.17萬億元。

2、產業加速集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爲導向,在政策的推動下,逐步向優勢主產區和城近郊區集聚。2014年,河南方便食品已超全國四成;山東、河南、四川、內蒙等10個畜禽大省的肉類加工總量佔到全國的80%;各地形成了湖南辣味、安徽炒貨、福建膨化、河南冷凍、四川豆製品等一批區域集中區和品牌。

3、規模企業增多。2003-2014年,規模以上加工企業從5萬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增加到7.6萬家(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大中型企業比例達到16.15%;2014年,年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有50家(其中超500億元的5家)。在食品加工業中,大中型企業已佔到50%以上;在肉類加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佔到10%,但其資產總額卻佔60%以上,銷售收入和利潤佔50%以上。

4、結構優化升級。2014年,食用類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佔農產品加工業比重達53%,比2003年提高了10多個點。主要農產品加工初步形成齊全的國產化機械設備品種,如肉類加工設備國產化達90%以上,糧油加工設備逐步替代進口。山東、江蘇、浙江等沿海地區正在推進騰籠換鳥、機器換人、空間換地、電商換市和培育名企、名品、名家,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5、融合趨勢明顯。一是接二連三融合。據抽樣調查,3.08%的農民合作社吸收農民以資金、土地經營權、交售農產品入股發展加工流通。如福建連城縣13萬農民合作加工10萬噸地瓜幹。二是前延後伸融合。企業向農戶注資建基地,向經銷商注資連物流。如山東臨沂畜禽加工、福建平和琯溪蜜柚、浙江黃岩蜜橘、廣西容縣黑芝麻糊等產業,都是將農戶、企業和客商在園區空間聚集,實現集羣化、網絡化發展,打造了特色優勢區域品牌。三是技術滲透融合。將“互聯網 ”等資訊技術向農業滲透,發展電子商務、食品短鏈、社區支援、加工體驗和中央廚房等新業態,模糊產業邊界,實現網絡連結,縮短供求距離。據對100家規模企業問卷調查,80%的企業都已引入電子商務,銷售收入均是成倍增長。

(四)行業發展趨勢

1、提高農產品綜合開發利用水平

如果農產品只作爲初級原料來消費,不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而且會嚴重污染環境,因此,應積極開展農產品初加工的綜合利用研究,進一步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率。例如:利用稻穀脫殼後的稻殼制碳,並用米糠制油;果蔬榨汁後的殘渣經加工可做飼料,果皮可提取香精和色素等。對農產品進行綜合利用,可提高產品的利用價值,從而達到減少廢物排放和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2、加強果蔬貯藏與保鮮技術的研究

一直以來,我國的果蔬產品以鮮食消費爲主,形式單一。產品的多用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同時,由於果蔬貯藏、保鮮技術水平不高,常造成果蔬的大量損耗。因此,應加強果蔬貯藏與保鮮技術研究,加大對果蔬加工技術及其機械裝備的研究力度,以減少果蔬的生產損耗和廢物的排放。

3、重視現代高新技術的應用

目前,國際上廣泛用於農產品初加工領域的高新技術很多,主要包括氣流和微波粉碎技術、冷凍粉碎技術、真空冷凍乾燥技術、低溫和低壓工藝、氣調保鮮技術、核微孔冷消毒技術等,這些高新技術的應用使農產品加工技術和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我國的高新技術應用起步較晚,因此,應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並儘快將其應用到農產品加工業中去。

五、市場分析

(一)國際市場需求

中國是全球辣椒生產大國,辣椒種植面積僅次於印度,但辣椒產量佔世界的46%。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是辣椒出口的第一大國,且隨着世界辣椒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出口量將保持較快增長。1988年我國辣椒出口總量爲43130t,到2002年,出口總量增加到91632t,增長了112.46%,佔世界辣椒出口總量的比重由1988年的25%提高到2002年的27%,而且出口量每年以4.4%的速度增長。近年來,韓國、日本、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已成爲我國辣椒的常年進口國,僅墨西哥辣椒就有1/3是從中國進口的,日本進口辣椒的90%來自中國。

近年來由於日本、韓國-自產紅辣椒嚴重不足,加之我國紅辣椒質量逐年提高,日、韓從我國進口辣椒的數量較大、增長較快以韓國爲例,該國常到我國東三省、山東等地大量收購紅辣椒,回國加工後在本國及國外銷售。在韓國國內辣椒市場上.我國出口辣椒的市場佔有率從2000年的10.3%增至2004年的30.3%。在韓國辣椒進口中,冷凍辣椒全部從中國進口,冷凍辣椒所佔比例從2000年的0.7%增至2004年的25.3%。

(二)國內市場需求

辣椒在明清之際傳人中國,沿嶺南、貴州流入四川和湖南地區而形成了長江中上游辛辣重區。經過長期的發展,我國在飲食口味上逐步形成了長江中上游重辣區、北方微辣區和東南沿海淡味區3個辛辣口味層次的地區。在長江中上游辛辣重區,由於自然環境條件特殊,冬季日照少,溼潤而寒冷,客觀上形成了對辣椒這一辛辣食品的需求。而在其它地區,由於人們的社會聯繫、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等社會發展因素的影響,促進了辣椒文化的傳播與交流。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辛辣重區的四川、貴州、湖南、重慶、湖北、陝西、雲南等省市常年有數以千萬計的農民工到忌辣清淡區的廣東、福建、浙江、上海、江蘇、北京等省市打工,從而把他們辛辣飲食文化和嗜辣習慣帶到這些地區,進行廣泛的傳播和滲透,促進了國內辣椒消費的普及和發展。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食辣人羣佔全國人口的比重已超過40%,食辣人口總數超過5億,許多地方特別是貴州、湖南、四川等省,城鄉居民生活一日三餐都離不開辣椒。近年來,北京對辣椒及其製品的消費需求量已超過了重辣區的重慶市 。據統計,目前國內辣椒貿易額高達980億元以上。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食辣歷史悠久 食辣人羣龐大。 髓着國內人口的頻繁流動,辛辣飲食文化的快速傳播,傳統意義上的“忌辣清淡區”已經越來越模糊,並逐步向微辣區轉變,加上原有的辛辣區、微辣區的食辣人口比重也有增無減,國內辣椒消費的地域、人羣和數量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目前,國內食辣人口比重約40%,市場需求蘊藏着巨大的發展潛力。一方面,隨着辛辣飲食文化的廣泛傳播和滲透,特別是川菜、湘菜、黔菜等的推廣普及,國內食辣人口數量將會不斷增加,國內市場對辣椒及其加工製品的需求將保持較快的增長勢頭。另一方面,辣椒深加工產品的國內市場需求將保持較快增長,成爲拉動國內辣椒市場需求的一個重要力量。

主營辣椒等食品。對市場前景進行了分析,因農產品市場需求量很大,屬於可持續增長的營業項目,原材料可加工成的食品種類繁多,故前景廣闊,也可能擁有國外市場。融資趨勢呈良好勢頭。關於企業融資有任何法律問題都可諮詢本站的專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