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受法律保護嗎

一、私募基金有法律保障嗎?

私募基金受法律保護嗎

簡而言之,合規正常操作的私募資金當然受法律保護,按照我國法律規定,要從事私募基金業務需成爲私募基金管理人,要取得相應的資質纔可以,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律所出具的法律意見書。但是注意的是,資金募集時一定不要碰觸非法集資的紅線,否則會導致違法的效果。

從法律性質來看,契約型私募基金實質上是一種信託法律關係,其當事人包括髮起人(基金管理人)、投資人(基金份額購買人)、收益人(一般爲投資人或基金份額持有人)。投資人將信託基金透過契約(信託合同)信託給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以自己的名義運用基金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或產業投資,投資收益由份額持有人分享,投資虧損也由基金份額持有人分擔,同時基金管理人按照約定收取報酬。在我國調整私募基金的相關法律法規未出臺前,對此類私募基金的規範事宜可參考《信託法》的相關規定。

由於缺乏系統的法律規範約束,我國的契約型私募基金在運作中往往存在巨大的風險隱患,甚至成爲一些不法分子牟取非法利益的工具。實踐中,非法的私募基金常見於兩種類型:非法集資、非法或變相吸收公衆存款。

根據我國《刑法》規定,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未經有權機關的批准,向社會公衆募集資金的行爲。非法集資的對象是社會公衆,手段大多爲詐欺,以許諾高回報率和高利息率欺騙公衆誘使其投資,欺詐性是其被法律禁止最重要的原因。一般而言,私募基金的對象則是少數的特定投資者,且對這些投資者一般門檻較高,參與的資金量要有一定規模,如100萬元以上,其目的是共同投資、共享收益,當然也包括風險,但如果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向投資人許諾高比例的保底收益,那麼則可視爲非法集資。

根據我國法律,非經金融主管機關批准,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得從事吸收公衆存款或變相吸收公衆存款的業務,否則即構成違法行爲。非法或變相吸收公衆存款與私募基金相區別的根本特徵在於是否給付利息,私募基金的收益來源於風險收益,不應涉及任何形式的固定利息,否則既有違法之嫌。

二、私募資金的監管性質

作爲私募基金公司,必須依法經營和接受國家的金融體系監管,納入國家金融系統管理,確保國家金融體系健康執行。不允許存在法律體系監管以外的金融體系。國家的金融監管和證券監管以及銀監會,有權依法監督管理,國家的公檢法司以及審計、統計機關有權依法獲取或收集私募基金公司的經營管理資訊數據,並依法進行數據資訊保密,私募基金公司應積極與國家依法授權的管理機構網點配合,確保健康運營,並降低經營風險。嚴格禁止任何私募基金公司或個人,以任何名義進行非法的私募基金行爲。否則,將涉嫌洗錢、欺詐國家金融和擾亂金融秩序等違法違規違紀行爲。私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公司的創立、營業、經營、營運、擴張、兼併、重組、破產倒閉、轉讓、主要高管變動等行爲,必須依法向國家管理機構申報備案覈准。

私募基金受法律保護嗎?這是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如果私募基金的操作按照正常合法的規定程序,符合相關的制度,則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但是,如果私募基金時觸碰到一些非法的集資,則一定會受到法律以及有關部門的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