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網絡詐騙怎麼辦,有什麼規定?

網絡的發展使得很多犯罪分子找到了新的詐騙方式,這對於公安機關的偵查是一種大的挑戰,平時自己上網的時候應當小心各種連結,不要隨便亂點,如果真的不幸被騙了,一定要及時報警,然後儘快凍結自己的帳戶,很多人對於遇網絡詐騙怎麼辦,有什麼規定很迷茫,讓小編來告訴大家有關的法律知識。

遇網絡詐騙怎麼辦,有什麼規定?

一、遇網絡詐騙怎麼辦,有什麼規定?

如果你發現自己被詐騙了,那麼第一時間你應該去公安局報案,提供被騙過程,這時候可以要求警察陪同你去銀行辦理凍結被害人銀行卡的手續,以防詐騙犯對你的銀行進行轉賬操作。

如果你是因爲被騙轉賬,那麼你可以向警方提供詐騙犯的銀行卡號,透過卡號可以查詢到該卡的開戶點並且可以查詢到資金流向,警方也可以透過銀行卡號獲取到詐騙犯的個人資訊。

如果你的銀行卡號密碼被詐騙犯獲取了,那麼你可以立刻登入銀行官網,輸入3次錯誤的密碼,然後再去ATM機進行相同的操作,這樣你的銀行賬號就會被凍結,詐騙犯也就沒辦法對你的銀行卡進行操作了。

二、民事欺詐和刑事詐騙的區別

民事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有意隱瞞事實情況,造成對方當事人誤信,導致其利益受損而從中獲利的行爲就是民事欺詐。而詐騙行爲則是行爲人以非法佔有爲目的,採取捏造事實,隱瞞真相,無中生有的手段,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爲,數額較大的,構成詐騙罪。 二者雖然在客觀表現上相似,但在構成要件上仍然存在明顯的區別。

(一)在主觀方面:民事欺詐行爲人主觀目的是透過瞞、哄、誘導的方法,使受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做出對其不利而對欺詐行爲人有利的行爲,透過“履行義務”的合法形式,謀取非法利益,其實質是“不法獲利”,主觀故意是間接的。而詐騙行爲則不同,行爲人主觀上根本沒有擔負義務的動機,只企圖虛構事實迷惑受害人上當受騙,交出財物,非法佔有,其主觀故意是直接的。

(二)在客觀方面:刑事詐騙行爲人爲逃避法律的制裁,在虛構事實的同時,常常使用虛假的身份、虛假的證件,甚至編造假姓名、假地址等,其目的是在得逞後不受法律的追究。而民事欺詐行爲人則無須假冒身份、虛構地址、造假證件等,一般具有合法的民事主體資格。

(三)在內容方面:刑事詐騙行爲人完全是虛構事實、無中生有,根本不具備履行義務的能力和條件。而欺詐行爲人則是基於一定事實基礎上的誇張、擴大,屬部分內容不真實,且有一定承擔義務的能力和條件,也就是說其所實施的行爲中有合法的民事內容的部分。

(四)在後果方面:刑事詐騙行爲人爲了非法佔有,巧取豪奪,不擇手段,詐騙的財物數額往往非常巨大,嚴重擾亂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秩序。我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而欺詐行爲雖然也是違法的,但其嚴重程度仍然在民事違法的限度之內。對於民事欺詐行爲,我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爲的民事行爲爲無效。”對無效的民事行爲,法律規定,各自返還財產,欺詐行爲一方賠償對方的損失。

綜上所述,小編已經告訴大家遇網絡詐騙怎麼辦,有什麼規定,一般在上網的時候是需要每一個人的辨別能力的,有的犯罪分子時比較好識別的,但是又的犯罪分子的手段隱蔽性特別強,並且不容易察覺,這時候就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心,平時對於不詳的網絡資訊不要亂點,更不要輕信陌生人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