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釁滋事罪主犯和從犯的區別如何認定?

尋釁滋事罪主犯和從犯的區別如何認定?

我國《刑法》中的刑罰個別化原則決定了區分主犯與從犯的重要性。在具體司法實踐中,二者的區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在事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爲主犯,隨聲附和、表示贊同者通常爲從犯。但這個標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僅僅在犯罪共謀階段隨聲附和,而在具體犯罪行爲實施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屬於主犯,而不構成從犯。

2、在事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策劃、指揮犯罪活動者通常爲主犯,被動接受任務、服從指揮者通常爲從犯。

3、從參加共同犯罪的頻率來看,多次參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參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動者通常爲主犯,而首次參加共同犯罪或者參加次數少於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僅參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爲從犯。

4、從參加共同犯罪的強度來看,主犯的實行行爲通常強度較大、手段殘忍、技巧熟練,而從犯的實行行爲強度通常較小,或者技巧不夠熟練。

5、從對犯罪結果的作用來看,主犯由於行爲強度大或者技巧熱練,通常對犯罪結果的作用較大,是造成犯罪結果的主要原囚;而從犯由於初次作案、行爲強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練,通常對造成犯罪結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尋釁滋事有沒有主犯從犯的區分需要根據判決書確定。有些尋釁滋事案,人民法院不一定確定主犯、從犯。如果確定主犯、從犯的,在判決書中會明確註明。“涉嫌尋釁滋事案”是人民法院審理之前的案由,是不能出現“主犯”、“從犯”字樣的。

尋釁滋事有沒有主犯從犯的區分需要根據判決書確定。有些尋釁滋事案,人民法院不一定確定主犯、從犯。如果確定主犯、從犯的,在判決書中會明確註明。“涉嫌尋釁滋事案”是人民法院審理之前的案由,是不能出現“主犯”、“從犯”字樣的。只有法院判決書纔會出現“主犯”、“從犯”。

實施尋釁滋事行爲,同時符合尋釁滋事罪和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毀壞財物罪、敲詐勒索罪、搶奪罪、搶劫罪等罪的構成要件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行爲人認罪、悔罪,積極賠償被害人損失或者取得被害人諒解的,可以從輕處罰;犯罪情節輕微的,可以不起訴或者免予刑事處罰。

一般來說尋釁滋事基本上都是由多個人共同作出行爲才能夠導致最後嚴重結果的,但是法院在實際調查和判斷其主從犯的罪責時卻很少會直接區分,因爲尋釁滋事的行爲在當事人先前主觀做出決定的時候就應該是共謀而很少是主犯指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