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造貨幣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指的是什麼?

(一)客體要件

變造貨幣罪的犯罪構成要件指的是什麼?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貨幣管理制度。變造貨幣與僞造貨幣,是兩種確有較大差異的行爲。前者是對真正的貨幣予以加工而增加幣值或幣量的行爲,其特點是假中有真;而後者則是仿照真幣制造假幣的行爲,完全是以假充真。變造行爲的手段、特點決定了其變造貨幣的數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與僞造貨幣的數量相提並論,因此變造貨幣的社會危害性也遠小於僞造貨幣罪。儘管如此,變造貨幣也會使人們懷疑貨幣的信用,擔心交易的安全,從而影響國家幣制的穩定,因而變造貨幣行爲同樣侵犯了國家的貨幣管理制度。在客體要件這一間題上,變造貨幣與僞造貨幣相比,只有侵犯程度的不同,而無實質上的差異。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爲變造貨幣,數額較大的行爲。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爲一般主體。任何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上須由故意構成。即行爲人必須明知是貨幣並進行變造以增大面值或增多幣量的,才能構成本罪。如果行爲人確實不知是貨幣而進行加工的,不管其加工變成的面值或幣量多大,均不構成犯罪。例如在實踐中可能有的行爲人因各種原因間接獲得外幣而又不認識,行爲人出於好奇等心理對其進行剪貼、挖補、拼湊、揭層、塗改等,有的變造後還作爲紀念品送給他人,對此當然不能以犯罪論處。應注意的是,本條沒有規定構成本罪必須具有營利或者流通使用的目的,因此只要行爲人出於故意變造貨幣且數額較大的即可構成本罪。實際上,行爲人如果僅僅是爲了炫耀自己的技巧或出於自己玩賞、收藏的目的,一般變造的數量也不會太大。行爲人變造數量較大的一般也可推定行爲人具有營利或流通使用的目的,只不過本條對此不要求,這樣更便於司法實踐對故意變造貨幣行爲的認定和懲治。

對於犯罪分子變造貨幣的行爲,是屬於嚴重侵害了國家機關的相關貨幣管理規定的情況,法律上對其犯罪事實的量刑情節一般是基於實際的變造貨幣的數額大小來進行認定的,但必須在達到上述不同的構成要件成立的前提下才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