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犯遺棄罪現在判刑嗎?

父母犯遺棄罪現在判刑嗎?

我國每年發生大量的嬰兒被遺棄的事件,其中不少嬰兒都患有嚴重的疾病。本來父母對子女是有撫養義務的,這是基本道德,也是法律上的義務。雖然遺棄的對象往往是家庭成員,但是按照刑法規定,遺棄行爲惡劣的話,父母要承擔法律責任。那麼父母犯遺棄罪現在判刑嗎?下面 請看小編給出的這篇文章。

一、遺棄罪現在判刑嗎?

現實中的遺棄行爲要是同時滿足上述內容的話,則一般是以遺棄罪定罪處罰的。此時根據《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對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情節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由此可見,遺棄罪是要被判刑的。但是具體判刑多少,則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判斷,但是最高是五年有期徒刑。

二、遺棄罪的構成要件是什麼?

1、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員中的平等權利。對象只限於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我國婚姻法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成員間的虐待和遺棄。”並對家庭成員之間應履行的扶養義務作了規定。有負擔能力而拒不履行扶養義務,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權利。遺棄行爲往往給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爲輿論所不齒,也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同遺棄的犯罪行爲作鬥爭,有助於造成一個少有所養,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助於保護婦女、特別是兒童和老人的合法權益。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爲對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應當扶養而拒不扶養,情節惡劣的行爲。所謂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爲特殊主體,必須是對被遺棄者負有法律上的扶養義務而且具有撫養能力的人。只有具備這種條件的人,纔可能成爲本罪的主體。如果在法律上不負有扶養義務,互相間不存在扶養關係,也就不發生遺棄的問題。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爲故意。即明知自己應履行扶養義務而拒絕扶養。拒絕扶養的動機是各種各樣的,如有的把老人視爲累贅而遺棄;有的藉口已離婚對所生子女不予撫養:有的爲創造再婚條件遺棄兒童;有的爲了逼迫對方離婚而遺棄妻子或者丈夫等。總之,遺棄者都是出於個人主義極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動機。

講到這裏,大家應該對父母犯遺棄罪現在判刑嗎這個問題有了一定了解。如果遺棄行爲惡劣,構成遺棄罪的,當事人會被追究刑事責任。在量刑上面,遺棄罪的標準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也就是說,即便父母遺棄的是自己的子女,如導致嚴重後果,父母也要負法律責任,判刑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