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徵地大變樣,這四個關鍵時間點將直接決定你的徵地補償

農村徵地大變樣,這四個關鍵時間點將直接決定你的徵地補償

隨着新《土地管理法》的實施,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的截止,預示着農村徵地進入有法可依的新階段:徵收方必須嚴格按照法定流程進行徵地,而對於被徵地的農民朋友來說,徵地流程的變動讓維權節點發生重要變化,大家需要把握其中可以爭取補償的重要時間點,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維權。

一旦錯失行使權力的時機,很可能導致最後拿到的補償不盡人意,甚至等來強拆的命運。

爲讓大家更好的知道何時能正確的行使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今天即明律師就跟大家一起,梳理出土地新規發佈以後,影響大家補償的四個關鍵時間點,在這四個時期,大家都是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有效提高補償的。

農村最新12步土地徵收流程要記牢:決定補償的時間節點就包含在其中!

1. 縣(市)人民政府發佈徵收啓動公告

2. 進行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3. 有關部門編制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4. 發佈徵地補償安置公告

5. 辦理徵地補償登記

6. 簽訂補償安置協議

7. 作出徵地補償安置決定

8. 徵收申請審批

9. 發佈土地徵收公告

10. 發放安置補償費

11. 交地、拆房子

12. 強制執行

從以上徵地流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土地徵收的一些明顯變化:擬徵地公告變成了徵地啓動公告,增加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的流程,簽訂補償協議的流程提到了徵地審批之前。按照這些徵地流程的變化,影響到大家補償發放,可以及時提出意見並進行維權的時間點有四個,分別如下:

一、徵收啓動公告發布

沒有公告就來徵收,補償很難公平合理!

發佈啓動公告是徵地開始的信號,土地徵收啓動公告內容包括了徵收範圍、徵收目的、開展土地現狀調查的安排等,這能讓被徵收的農民朋友對徵收的情況有個基礎的瞭解。

徵收方必須有正規的啓動公告,纔可以開始進行徵收工作,如果這個時候徵收方不提供啓動公告就要來徵地,大家不清楚用地規劃和用地範圍,那麼後面的補償就很可能存在被壓低的風險。在沒有看到徵地公告時,我們就可以提出反對,要求徵收方按照正規流程來。

同時,我們也可以申請資訊公開,查詢徵地項目的土地用途和規劃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那麼徵地項目可能存在違規情況。假如徵收方拒絕公開徵地資訊,那麼,我們被徵收人有權對此行爲提起訴訟。

二、發佈徵地補償安置公告之後,發現補償不合理及時申請聽證

徵地補償安置公告的公示時間不得少於三十日。在這一個月裏,如果農民朋友對其中的補償條件有疑問,發現補償安置不合理,那麼我們就可以申請進行聽證,當申請聽證的人數達到“多數”,縣(市)人民政府就應當組織聽證。

舉行聽證會時,我們可以就徵地補償問題提出合理訴求。如果提出的意見被採納,補償安置方案會進行相應調整和修改。

當然,如果農民朋友對如何陳述表達、主張自己的合法權益,沒有比較明確完整的思路,不知道如何操作,那麼可以諮詢專業律師,讓律師幫助提供聽證方案,或者直接邀約律師到場協助聽證。以便準備、合法、有理有據地表達咱們的合理訴求,並督促徵收方改善徵地補償安置方案。

三、簽訂補償安置協議前,是透過談判提高補償的絕佳時機

簽字環節可以說是一字千金。因爲一旦簽字蓋章,就代表雙方同意協議中的條款,確定了補償標準及金額。如果簽字後才發現補償不合理,想要推翻協議內容,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大家簽字時務必慎重,看清楚補償標準、補償安置方式、補償支付期限、違約責任等重要內容。

如果認爲補償明顯不合理,要及時提出異議並拒絕簽字,透過積極和徵收方協商談判,來爭取提高自己的補償。

四、作出補償決定之後,是最後爭取提高補償的重要時間點

確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後,徵收方就會和大家協商簽訂安置補償協議,如果絕大部分人已經簽訂了協議,個別被徵收人沒有簽訂協議,那麼縣(市)人民政府就會依據徵地補償安置方案和補償登記結果作出徵地補償安置決定,並送達未簽訂協議的被徵收人手裏。

被徵地的農民朋友一定要知道,作出補償決定以後,表示補償金額基本就已經確認了,這時候如果被徵收人仍然對補償不滿意,那麼就要儘快透過法律途徑來進行維權了。

在收到補償決定之日起,60日內申請行政複議,或者6個月內提起行政訴訟,在律師的幫助下,透過和徵收方邊打邊談的方式來爭取合理安置、提高補償。

如果這時候被徵收人只是一味的拒絕徵收,而不主動維權,那麼在補償下發滿6個月後,徵收方就會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土地很可能被強制收回,這時候您就沒法再提高補償了。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關鍵時間點我們可以提出意見,讓自己的補償能夠更合理,實際上在整個徵地過程中,只要我們發現徵收方有違規違法行爲,都擁有知情權、聽證權、異議權等。這是國家爲被徵收人賦予的基本權利,我們一定要好好利用,徵收方有張良計,農民朋友也要準備過牆梯才行。

最後,如果你有徵地拆遷方面的問題,一定要及時諮詢專業律師,以獲得有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