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後怎麼避免對方來探視孩子?

離婚後怎麼避免對方來探視孩子?

離婚後,雖然夫妻關係已經終結,但對於無生活監護的一方仍然有跟孩子見面的權利,法律上稱為探視權。父母有探視孩子的權利,但是許多父母為避免孩子受影響會拒絕探視,那麼離婚後怎麼避免對方來探視孩子?法律上規定如果法庭認為探視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嚴重危害時,就可以拒絕探視。

探望權的行使應當以有利於子女的最佳利益為原則,因此,如果探望權的行使與子女最佳利益相悖,則應中止探望權或限制探望權的行使。中國大陸關於探望權的中止的法定理由是“不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國外的有關判例中,也多以違背子女利益為由禁止見面交流。當然,這種立法充分體現“子女本位”,表面上看是為了子女的利益、有利於子女的身心健康。但細細斟酌,則未必如此,反而很有可能造成探望權中止的濫用。中止探望權本為不得已的行為,應是在嚴重損害子女利益的條件下才能適用,如果不加以嚴格限制,動輒中止探望,不但會損害不直接撫養子女一方的父或母的探望權,而且對於子女未必有利,我們很難作出禁止子女與父母一方交往一定會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絕對的判斷。此外,探望權本為父母離婚後的權利,此權利的行使雖應考慮子女的利益,應有利於子女的健康成長,但畢竟是父母的權利,是父母離婚後與子女保持聯絡、瞭解子女成長情況、對子女進行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因此絕對不能將不得已的法律措施擴大化。也就是説,法律中應將規定相應的探望權恢復制度,可以更好地協調父母探望權的權利性與保護子女最佳利益之間的關係。

中止探望權的情形消失後,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通知其恢復探望權的行使。”也就是説,人民法院在執行程序中,應當徵詢雙方當事人的意見,探望權人可以為自己辯解,維護自己的探望權。中止探望權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探望權人必須遵守。因為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可以提起上訴的裁定只有三種,即不予受理裁定、對管轄權有異議的裁定、駁回起訴裁定,故對中止探望權的裁定不能提起上訴。探望權的規定對離異子女享有完整的父母之愛起到了保護作用,但也給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對於那些在離婚大戰中結下怨恨的離異夫妻,往往不會自覺自願地履行判決,但審判人員不可能也沒有精力每星期或每個月陪同探望權人前去探望。對於子女本人不願見探望權人的情況,法院也無可奈何,強制探望是與立法宗旨相悖的。故筆者認為,法律是神聖的,但不是萬能的。只有當事人的法制觀念和維權意識、自身素質達到一定高度時,離異的夫妻才有可能切實享有充分的探望權。

需要我們注意的是,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了離不開父母雙方的教育、照顧,父親或母親不能處於自私原因,而拒絕孩子被探視。只要是對孩子的精神、身心沒有較大的危害,那我們就沒有拒絕孩子被探視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