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網暴致死判多少年?

一、實施網暴致死判多少年?

實施網暴致死判多少年?

目前還沒有關於網路暴力的相關刑事立法。因網路暴力致死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要求施暴者承擔刑事責任。受害人家屬可以帶著受到網路暴力傷害的證據,去公安部門報案,按誹謗罪處理。受害者可以帶著證據去法院起訴網路暴力的施暴者,要求得到民事賠償。

網暴致死需要根據危害結果而定,網路暴力一般是屬於侵權的行為,網路暴力侵犯的是公民的姓名權、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肖像權等。網路暴力是一種危害嚴重、影響惡劣的暴力形式,它是一種在網上發表具有誹謗、汙衊、侵犯名譽和煽動性的言論,一般不構成犯罪,但如果有人捏造事實在網路上公開、長期地對他人進行惡意的侮辱、誹謗,可能構成誹謗罪和侮辱罪,當事人可以提起刑事自訴。

網路暴力起訴的關鍵點在於誹謗資訊被點選、瀏覽、轉發等數量。目前,對於網路暴力學術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有人稱網路暴力是指網民在網路上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路上的延伸。有人稱網路暴力是在狂熱、非理性的情緒支配下,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網路事件發表網路言論。

二、哪些行為屬於網路暴力?

生活中網路暴力的表現形式大致上分為以下三種情形:

1、網民對未經證實或已經證實的網路事件,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失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名譽損害;

2、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現實生活中的個人隱私,侵犯其隱私權;

3、對當事人及其親友的正常生活進行行動和言論侵擾,致使其人身權利受損等等。

網路暴力的解決方式:

收集網路暴力的證據。

向相關部門報案。可向公安部門、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工商部門、消協、行業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進行投訴舉報。

(3)委託律師維權。可以向專業的律師諮詢相關的法律法規

因網路暴力致死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要求施暴者承擔刑事責任,公民在網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的言論,造成當事人的名譽損失;在網上公開當事人的個人隱私,生活細節,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對於當事人或者其親友進行言論侵擾,導致他們的人身權利受到損害的行為,都屬於網路暴力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