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備案了還跑路的原因

據基金業協會此後公佈的五批失聯名單,截至上月16日,至少已有21傢俬募機構被認定爲失聯(異常)。

私募基金備案了還跑路的原因

和P2P跑路一樣,很多私募基金投資者血本無歸。

這些失聯私募機構,有的涉嫌非法集資或者兌付危機,有的是法人被抓。

爲什麼看起來高大上的私募基金,卻有可能跑路呢?我們從下面幾個方面剖析一下:

1、私募的分類不同,其風險也大不一樣:

證券類私募:主要以二級市場股票、期貨交易爲主;

股權類私募(俗稱PE):主要以非上市股權企業投資爲主,等待上市/併購的超額增長;

創投類私募(俗稱VC):主要投資處於初創期的公司,以“天使資金”形式注入,等待企業創業成功的爆發式增長的收益;

上面三種方式,風險肯定不同,其中VC最大,如果所投資的一堆初創公司全部失敗,則投資者血本無歸。爲了逃避投資者的追償,VC公司就有可能跑路。

2、私募公司的體量不同,其投資管理能力亦千差萬別。

截至2016年3月底最新數據,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901家,規模約4.61萬億元。其中管理規模在1億以下的小規模管理人佔比83.21%,其次1-10億的管理人佔比13.1%,而50億以上的管理人只有3.69%。即是說,有20000+基金管理人管理的錢還不到1億,小規模管理,其淨利潤就低,如何能吸引能力強水平高的投資經理來運作產品呢?所以這些企業出現跑路可能性也是大大的。

不過,即便一些體量大的公司,也可能因爲違規經營而觸發法律,比如私募大佬徐翔,人稱“寧波漲停板敢死隊”總舵主,“私募一哥”,因爲老鼠倉被抓,投資產品的淨值自去年10月後就查不到更新,投資者的投資收益至今難以言明。

3、 私募基金管理登記存在很多欠缺。不少私募機構不具備實際運營基本條件,從業人員不具備基本專業能力和素質,登記備案資訊不真實、不準確、不完整。

從法規上來講,私募基金是備案制,也就是說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可以選擇備案或者不備案,並不強制。備案多麻煩啊,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就選擇不備案,爲以後跑路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

不過現在狀況有所改善,今年2月,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私募基金備案的監管,要求各個公司補充備案資訊且從業人員要有基金從業資格。

迴歸到投資,投資者要卸掉私募的光環看本質,私募類產品可作爲資產配置中的一個組成,比例不宜超過可投資資產的30%,且選擇產品時,因從私募公司的投資資歷、過往產品表現、管理產品規模、在同類公司中所處地位、投資風格等方面綜合考慮。

看完了這篇文章,大家應該明白私募在我國到底是一個什麼位置了吧,因爲國家法規還不是很完善,私募在我國似乎變成了很困難的事情,有相當一部分人私募基金備案了還跑路,因爲他們大多數沒有完善的條件也不具備專業能力和素質。以上就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全部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