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銀行理財有哪些變化?

受法定假期延長、企業延遲復工、大額理財提前贖回等因素影響,在戰“疫”期間,銀行理財也正在發生一系列短期、中長期變化。

疫情期間銀行理財有哪些變化?

此前,相信大家都已注意到了這樣一則新聞:國有四大行均表示,爲減少客戶不必要的外出,對於近期即將到期的存款,按存入時約定的利率自動延期至2020年3月31日。

不僅是存款。實際上,受法定假期延長、企業延遲復工、大額理財提前贖回等因素影響,在戰“疫”期間,銀行理財也正在發生一系列短期、中長期變化。

首先,從短期看,由於法定假節日延長了3天,由1月30日延長至2月2日,這將會直接影響部分理財產品的到期日和起息日。

“開放式理財產品在購買和贖回申請只能在交易日受理,這就會導致原先在1月31日至2月2日期間購買和贖回的理財產品,資金到賬日和起息日順延至2月3日或2月4日。”分析師劉銀平說,封閉式和定開式產品的起息日和到期日很少在法定節假日,也會進行相應調整。

其次,從中長期看,由於疫情突發,爲保障經濟體系正常運轉,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也相繼出臺了多項舉措,其中,貨幣政策已出現相應變化,因此,銀行理財資金的運作模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一是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公開市場利率下調,銀行理財的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降。二是對於配置權益資產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淨值波動對產品收益的影響暫不明顯。雖然理財子公司大部分產品的投資類型都是固收類,但不少產品都配置了少量的股票、證券投資基金等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一般在10%至20%之間。三是債市保持穩定,固收類理財產品的風險依然可控。

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延遲復工,尤其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部分出口貿易訂單也會因此減少或取消,從而導致一些信用債或公司債風險提升。“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不限於一季度,具體還要看疫情的防範和控制進展,不排除個別信用債和企業債因疫情導致違約,如果銀行理財踩雷,也會對產品淨值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