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賣假貨消費者如何處理?

電商賣假貨消費者如何處理?

隨着智能時代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也跟着迅速發展,透過網絡購買產品已經逐漸威脅到實體企業的發展,互聯網商鋪簡稱電商。對於電商,社會上褒貶不一,主要爭議在於真假商品,和售後服務。在售後服務上,大多數還是更看好實體企業,畢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真假商品其實各個渠道都會產生,那麼電商賣假貨消費者如何處理?下面由小編爲大家解答疑問。

一、電商賣假貨消費者如何處理?

從合同義務上看,如果電商網站銷售假貨,消費者是有權要求退貨的。對於是否可以獲得賠償,要看電商網站之前是否做出相關承諾。

二、目前消費者在維權中最關鍵的環節是:

1、假貨的認定;

2、是否能夠證明貨品購買的來源。有些消費者在購買商品之後,把發票等關鍵證據丟掉,維權就會有一定的問題。

在假貨的認定上,某些假貨,例如化妝品與真品之見的區別比較模糊,而且缺乏專業的鑑定機構,認定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難。在這個問題上,不建議採用事後維權的方式來解決。消費者在購買時,應該注意一些事前事項。

例如最好選擇電商網站的自營產品。目前有些電商平臺開放給第三方商家,在對商品的把關上,不如對自營產品那麼嚴格。消費者也應當有一定的防範意識。

如果最終訴諸法律,雖然成本會比較高,但是從法律條文方面看,消費者有法可依。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明確的條文支援消費者的維權。

在退貨問題上,法律明確規定,依法經有關行政部門認定爲不合格的商品,消費者要求退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退貨。

對於是否能夠獲得賠償,法律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爲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爲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爲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給予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透過網絡交易平臺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要求賠償;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臺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九年義務教育的思想品德課程已經普遍提到了消費者權益維權,除了瞭解電商賣假貨消費者如何處理人們在電商購買商品之前,也應謹慎分別真假,價位相差太大就值得小心,首先購買之前要確保有維權渠道,店家有無霸王條款,如一經售出不予退還等等,購物網站都會設定可退貨的選項,完善的電商還會有詳細的具體情況退貨要求和處理放大,在購買過程中,大家也要注意留存維權憑證。本站有在線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