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手殺人逃跑了要怎麼判刑?

一、失手殺人逃跑了要怎麼判刑?

失手殺人逃跑了要怎麼判刑?

1、失手殺人逃跑了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 【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2、過失致人死亡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爲過失,即行爲人對其行爲的結果抱有過失的心理狀態,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疏忽大意的過失是指行爲人主觀上對自己的行爲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應當預見是法律對行爲人實施某種有意識的行爲時,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結果的主觀認識上的要求。根據一般人的能力和行爲時的客觀條件,行爲人能夠預見並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只是因爲其疏忽大意才未預見,以致發生嚴重危害結果,他就應當對此結果負法律責任。過於自信的過失,是指行爲人對自己的行爲可能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已經預見,但卻輕信能夠避免這種結果的發生。由於行爲人已預見到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進而產生了避免這種結果發生的責任,他卻沒有有效地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責任。因此,行爲人應對自己因主觀上的過於自信所造成的危害結果負刑事責任。輕信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生,是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區別於間接故意殺人的界限。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1、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

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是行爲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憑藉一定的自認爲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的結果發生的因素,如行爲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術、經驗、知識、體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爲預防措施,以及客觀條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輕信他人死亡的結果不會發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最終發生了。間接故意殺人,是指行爲人明知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對這種結果的發生採取聽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態度,從而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爲,過於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相似點在於:兩者都發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行爲人都認識到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且都不希望這種結果發生。

2、過失致人死亡罪同“誤殺”的故意殺人行爲

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求的是行爲人對其行爲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存有過失心理態度。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將行爲人在故意殺人中因打擊錯誤誤殺其“針對對象”(即行爲人追求的殺害對象)以外之人的行爲認定爲過失的致人死亡罪。

3、不作爲致人死亡行爲的定性

不作爲致人死亡不僅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行爲人對其不作爲行爲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態,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在司法實踐中,尤其要注意這樣一種情況,即:行爲人先前意外地或過失地導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險,行爲人能搶救而不搶救,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發生的,對行爲人不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認爲是意外事件而認定行爲人無罪,而應對其以間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其次,再從犯罪客觀方面來看,出於被告人的傷害行爲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險狀態時,被告人就負有防止這種危害結果發生的特定義務,但他基於上述心理因素,不僅不採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反而一聲不吭甚至一走了之,從而導致了被害人因貽誤搶救時間而死亡。

4、過失致人死亡後,行爲人爲逃避罪責又將屍體誤爲活人加以“殺害”以滅口的行爲,不應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殺人罪一罪,而應對行爲人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對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實行數罪併罰。

任何公民不得實施故意殺人的行爲,若是意識到他人的死亡事實是由於自己的過失造成的,那麼可以自主投案。投案後若是構成自首,一般可以降低處罰。如果殺人後不自首反而逃跑,則不一定會加重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