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怎麼判刑,法律都有哪些規定

未成年犯罪怎麼判刑,法律都有哪些規定

未成年人應該是學習和成長的時候,但是有些未成年人受到社會的不良風氣的影響,進行了犯罪活動。我國的相關辦理機關對這類的犯罪事實怎樣處理呢。下面小編就未成年犯罪怎麼判刑,法律都有哪些規定。這類問題爲大家進行解答。

未成年人是指未滿18週歲的公民(《未成年人保護法》第2條)。我國刑法理論中所說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14週歲不滿18週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觸犯刑律並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爲。我國對觸犯刑法而犯罪的未成年人,在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不是單純地爲處罰而處罰,更重要地是採取各種正確原則和措施,把他們教育挽救過來,使之成爲遵守法律的正常公民,避免其再次犯罪。

一、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階段的劃分

刑事責任是指組織和個人觸犯刑律,實施了刑法禁止的犯罪行爲而應當承擔法律後果的責任。刑事責任的根據在於意志自由,而這種意志又取決於後天培養的個人辨認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是由個人的年齡,受教育的程度,生理精神狀態決定的,其中年齡所起的作用是最直接最顯著的。因此,刑法中刑事責任的承擔就與年齡有了聯繫。這便引導了各國在刑法理論中對刑事責任年齡制度進行研究,而每個國家的刑事責任年齡是由該國的社會狀態以及在這樣的社會狀態下未成年人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成長特點而定的,這個年齡的法定必須符合該國家的實際情況。近現代世界各國刑事立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雖各有不同,但一般都是根據本國少年兒童成長的實際情況以及同犯罪作鬥爭的需要,根據一個人從完全不具備到部分具備、完全具備辨認或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的逐步發展過程,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爲幾個階段,劃分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我國刑法根據國家對少年兒童的危害行爲以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政策爲指導,從我國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狀況、少年兒童的成長過程以及各類犯罪情況的實際出發,並適當借鑑別國的立法經驗,在刑法第17條中把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爲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與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三個階段。

1、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根據刑法第17條的規定,不滿14週歲,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一般地說,不滿14週歲的人尚處於幼年時期,還不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爲的能力,即不具備責任能力。因此法律規定,對不滿14週歲的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爲,一概不追究刑事責任;但必要時可依法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嚴加管教。

2、 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階段

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是我國刑法規定的人相對負刑事刑事責任的年齡範圍,即處於該年齡段的人只對刑法中規定的少數犯罪負刑事責任,而對絕大多數犯罪則不負刑事責任。這無疑是符合未成年人辨認和控制能力實際狀況的科學的制度。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14週歲不滿16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姦、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法律都有哪些規定。我國對這類人羣的判決是根據年齡進行劃分的。如果未成年人在14週歲以下,可免於承擔刑事責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16週歲之間,我國的法律機關根據犯罪事實進行相應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