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的判罪標準是什麼?

一、刑法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的判罪標準是什麼?

刑法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的判罪標準是什麼?

刑法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罪的判罪標準,是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條 【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未經國家有關主管部門批准,擅自設立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僞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批准檔案罪】僞造、變造、轉讓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檔案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單位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二、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金融管理制度。根據《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金融機構的設立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按照規定的程序提出申請,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並頒發經營許可證,並憑該許可證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登記領取營業執照,始得營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僞造、變造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金融機構及其有關人員不得轉讓其經營許可證。僞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的行爲將導致金融機構的非法設立或金融業務的非法開展,破壞國家對金融業的監督管理制度,本法因之將其規定爲犯罪予以懲治。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爲非法僞造、變造、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或者批准檔案的行爲。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爲一般主體,可以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由於僞造、變造、轉讓金融業務經營許可證這三種行爲特徵不同,從事犯罪活動的主體也會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僞造、變造經營許可證的行爲是個人所爲,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單位也可能實施僞造、變造的行爲。而轉讓經營許可證的犯罪,則一般都是該許可證的持有者,即單位行爲。在實踐中也會有個別未經單位同意或者是竊取許可證進行轉讓的行爲發生。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於故意,一般具有營利或謀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有的是爲了自用,有的是爲了出賣,有的是爲了幫助他人實現不法之意圖,但無論其動機如何,都不會影響本罪的成立。但如果行爲人是爲了非法設立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進行非法的諸如吸收公衆存款或變相吸收公衆存款,以及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則又牽連其他犯罪,如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集資詐騙罪。對此,根據牽連犯的處罰原則應擇一重罪而處罰。然而,對於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的處罰,兩者都與本罪完全相同,這樣,就存在着無法確定的問題。事實上,此時只要考慮到行爲人僞造、變造、轉讓的目的是爲了擅自設立金融機構工進行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等活動,而僞造、變造等行爲本身不過是實現其目的的一種牽連手段。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定罪,依照其目的行爲的性質分別定爲擅自設立金融機構罪或非法吸收公衆存款罪,顯然更爲適宜,更符合法理。

在司法實踐中,對於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的行爲,是屬於嚴重的違反國家有關規定的情況,相關事項的處理上,還需要對轉讓金融機構經營許可證的違法事實進行合法的認定,具體情況可以由法院來進行合法的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