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怎麼辦?

一、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怎麼辦?

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怎麼辦?

遇到催收貸款的歪曲事實侵犯名譽權的情形時可以投訴,貸款逾期後,部分網貸平臺的暴力催收情節較爲惡劣,從而很容易對借款人的個人隱私權與名譽權造成侵犯或者損害,這時借款人可以直接向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進行投訴,當然也可以向當地銀監局進行投訴與反饋,總之,借款人向一些比較權威的網貸監管機構進行投訴後,自己的問題大多都會得到的相應的解決,而監管部門也會對亂象較多的那些違規的借貸行爲進行嚴厲的監管。

在投訴該類現象前,應該準備好充分的證據並且透過正規的渠道進行投訴,只有這樣纔有可能捍衛屬於自己的權益,否則就是借款人將暴力催收投訴後,哪怕有一個條件不滿足,那麼很有可能最終無法成功爲自己維權。

二、侵犯名譽權的認定

(一)、行爲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併爲第三人知悉。

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爲。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爲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爲。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爲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於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譭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爲“以事生非”。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佈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爲。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佈一切有損於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其特徵可以稱之爲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只有在行爲人所實施的侮辱、誹謗、披露其隱私權等行爲影響到社會公衆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行爲人主觀上有過錯。

從法理上講,對於公衆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爲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爲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爲,即使確實損害了公衆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爲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爲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爲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於疏忽大意或過於自信等而使損害後果發生。

(三)、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

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四)、在後果上,侵權人的行爲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

雖然名譽權受到侵害之後,可能並不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但是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故此是可以請求侵權方支付賠償金的。對於債權人來說,若是遇到逾期不還錢的情形,必須要採取合法的方式討債,不得實施侵犯他人名譽權等行爲,否則可能會導致自己需要支付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