誹謗致死構成誹謗罪嗎,誹謗罪有哪些認定標準?

誹謗致死構成誹謗罪嗎,誹謗罪有哪些認定標準?

在生活中,有人拿不存在的事實來威脅您,中傷您,這就算是一種誹謗。誹謗這個行爲,輕則使人名譽掃地,重則可能會導致人死亡。所以,在真相還沒有弄清楚之前,不要隨便隨便地去誹謗他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很容易觸及法律構成誹謗罪。那麼,誹謗致死構成誹謗罪嗎,小編來爲大家總結一下。

一、誹謗致死構成誹謗罪嗎

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爲必須屬於情節嚴重的才能構成本罪。雖有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行爲,但沒有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則不能以本罪論處。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捏造事實造成他人人格、名譽嚴重損害的;捏造事實誹謗他人造成惡劣影響的;誹謗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導致被害人自殺的等等情況。所以,誹謗致死屬於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二、誹謗罪行的認定標準

1、本罪與治安違法行爲、民事侵權行爲的界限

誹謗罪散佈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佈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爲,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誹謗罪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爲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爲惡劣。

2、本罪與侮辱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所侵犯的客體,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譽。不同之處主要在於: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進行,而誹謗則必須是捏造事實。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爲,而誹謗則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當着被害人的面進行的,誹謗則是當衆或者向第三者散佈的。

3、本罪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針對特定對象,採用捏造事實的手段實施的。不同之處在於:

(1)所捏造的事實內容不同。誣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實,誹謗罪捏造的是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事實。

(2)行爲方式不同。誣告陷害是向政府機關和有關部門告發,誹謗則是當衆或者向第三者散佈。

(3)主觀方面不同。誣告陷害的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處分,誹謗則是意圖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

(4)追究方式不同。誣告陷害罪是公訴案件,誹謗罪只有在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影響國家利益的情況下是公訴案件外,一般均爲自訴案件。

4、誹謗是否構成誹謗罪的界限

區分誹謗罪與非罪的界限,要注意:誹謗罪與治安違法行爲、民事侵權行爲的界限。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爲,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爲,必須侷限於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爲,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於誹謗犯罪行爲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爲,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佈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佈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爲,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於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爲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露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爲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爲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爲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爲受害者。如:散佈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爲即使造成了嚴重後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爲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爲。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作爲一個良好市民,我們不能隨隨便便就犯罪。我們的腦子每天都要接收很多資訊,孰輕孰重孰真孰假,都要我們自己去辨別。所以要想在社會中生存下來,我們必須擦亮自己的雙眼,增加對事物的辨析能力,還要端正自己的言行,這樣纔不會容易被他人誹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