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預備有罪免於處罰的條件是什麼?

一、犯罪預備有罪免於處罰的條件是什麼?

犯罪預備有罪免於處罰的條件是什麼?

犯罪預備行爲是爲犯罪準備工具、製造條件的行爲,犯罪預備形態則是犯罪行爲由於行爲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留在預備階段的停止形態。我國刑法理論一般認爲,行爲符合犯罪構成是追究行爲人刑事責任的根據,犯罪預備行爲也有其犯罪構成,它是一種具備修正的構成要件的犯罪未完成形態。這是追究犯罪預備行爲的刑事責任的法理根據。犯罪預備行爲雖然尚未直接侵害犯罪客體,但已經使犯罪客體面臨即將實現的現實危險,因而同樣具有社會危害性。

因此,犯罪預備行爲同樣具有可罰性。我國刑法第22條第2款認可了這一學說,規定對於預備犯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考慮到犯罪預備行爲畢竟尚未着手實行犯罪,還沒有實際造成社會危害,刑法又規定,對於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 犯罪預備形態的主觀特徵也包括兩個方面:

(1)行爲人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和目的,是爲了順利着手實施和完成犯罪。可見,預備犯的主觀方面既有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又具有進而着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圖。但是後者尚未實際展開而只是在犯罪預備活動中間接地得到反映;而前者,即爲了順利地着手實施和完成犯罪而進行犯罪預備活動的意圖與目的,纔是預備犯主觀方面主要的內容和特徵所在。犯罪預備行爲的發動、進行與完成,都是受此種目的的支配的。

(2)犯罪在實行行爲尚未着手時停止下來,是由於行爲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即是被迫而非自願在着手實行行爲前停止犯罪。這是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中止的關鍵區別所在。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足以阻礙行爲人着手實行和完成犯罪的因素,如果該因素不足以阻礙行爲人繼續着手實行犯罪的,行爲人也認識到這一點的(排除行爲人存在認識錯誤而構成犯罪預備的情形),應認定爲犯罪預備階段中止。

犯罪預備也是屬於犯罪事實中的一種情況,特別是對犯罪預備的認定上,應當由司法機關結合實際的犯罪事實來進行處理,法律上規定了對犯罪預備是可以從輕處罰的,如果並沒有造成犯罪事實或者其它傷害的,在司法機關認定後可以免予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