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從哪些方面着手

1、加快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建設。以優質、安全、綠色爲導向,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原產地保護,支援開展標準化生產示範。鼓勵和引導農業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依託貧困地區資源稟賦,培育和研發適合不同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品種,因地制宜推廣先進適用種養技術。開闢貧困地區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誌農產品認證或登記的綠色通道,鼓勵貧困地區制定特色農產品地方標準,開展標準化生產。在貧困地區推廣食用農產品安全控制規範和技術規程,推廣應用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擴大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覆蓋面。加強貧困地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產地與消費地監管資訊共享、協調對接。(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2、提升農產品規模化供給水平。支援貧困地區深入挖掘特色農產品品種資源,優化農產品品種和區域佈局,做大做強產業規模。鼓勵龍頭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電商企業、大型超市採取“農戶+合作社+企業”等模式,在貧困地區建立生產基地,大力發展訂單農業,提高農產品供給的規模化組織化水平,增強農產品持續供給能力。落實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扶持貧困地區提升農產品儲藏保鮮、分揀分級等能力,提高貧困地區農產品初加工率。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貧困地區縣域、重點鄉鎮、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和產業園區集聚。(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3、打造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指導貧困地區以省、地級市或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爲單元統一制定區域性扶貧產品標識,採取共享共用共推等方式,合力打造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品牌,提高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的辨識度。組織各類媒體透過新聞報道、公益廣告等多種方式,運用新媒體平臺資源,廣泛宣傳貧困地區發展特色農產品的經驗做法,推介農產品品牌。依託全國“質量月”、“中國品牌日”等專項活動,鼓勵貧困地區開展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等品牌展示和推介。加強對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和相關合作社的信用監管,對市場主體實行守信激勵、失信懲戒。(中央宣傳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等和各有關省級人民政府負責)

全面提升貧困地區農產品供給水平和質量從哪些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