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拆遷工作保障措施有哪些?

徵地拆遷工作政策性強、敏感度高、涉及面廣、利益關係複雜,是大建設工作難題之中的難題。如何在關注民生和推動發展中統籌兼顧,求得平衡,是重中之重。

徵地拆遷工作保障措施有哪些?

一、在徵地拆遷的前期需要做到:

1、注重調查研究,準確把握各方的心理特徵。透過進村入戶,宣講政策,與村裏的幹部、羣衆交心溝通。對於拆遷,羣衆普遍存在着“三怕”思想:一怕補償政策多變,導致先拆的吃虧;二怕幹部辦事不公,使得“老實人”吃虧;三怕帶頭拆遷生事,遭到其他戶的反對。

2、注重多措並舉,充分發揮拆遷工作隊伍的骨幹作用。拆遷工作,關鍵在於能否做到公開透明,能否做到不損害羣衆利益。要做到既公開透明,又維護羣衆利益,關鍵在於把握好政策、發揮好拆遷工作隊伍的積極作用。

3、注重深入分析,積極搞好協調服務做到按規律辦事。

4、注重實事求是,靈活運用政策維護羣衆的合法利益。

5、注重因戶制宜,切實保證拆遷工作有序穩步推進。堅持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對於積極配合的拆遷戶,儘快幫助其解決具體問題,辦理手續;對於觀望戶,不厭其煩、耐心細緻地講解優惠政策,幫其算好“經濟賬”,促其儘快下定決心拆遷;對於有牴觸情緒的拆遷戶,認真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逐步消除疑慮,使他們變牴觸爲接受和理解。

二、具體的徵地拆遷保障措施如下:

1、加強宣傳,做到和諧徵地。深入到搬遷戶家中,耐心細緻的給羣衆講政策,充分尊重被徵地拆遷人的知情權,使住戶瞭解拆遷政策、理解拆遷意義,自覺支援並配合徵地拆遷工作。

2、加強協作,做到統籌推進。主動聯合協調住建、房改、供電、拆遷辦等部門,針對釘子戶提出的要求,具體研究解決,最大限度的給予滿足,將安置地與建設項目一併辦理手續,一同報建,讓羣衆放心滿意答應搬遷。

3、加強協調,做到合理安置。在安置搬遷過程中,把羣衆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設身處地的爲搬遷戶着想,幫助搬遷戶辦理好土地證,並送證上門,給他們做規劃,印紅線圖,發放補償費等。

4、加強服務,做到順利拆遷。在拆遷之前,提前通知羣衆做好物品搬遷,派出工作人員幫助羣衆轉移物品。

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徵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徵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徵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徵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透過制定公佈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係、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並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佈一次。   

徵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後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願,採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並對因徵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徵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於符合條件的被徵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綜上所訴,徵地拆遷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廣大人員的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加強與羣衆之間的交流溝通,得到羣衆的理解與支援,保障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謀取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以上,就是小編對於徵地拆遷工作保障措施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諮詢本站網在線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