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時遇到的一些法律常識有哪些?

現在,從國家層面開始維護購房者合法權益的呼聲越來越高,隨着各地相繼出臺購房避難指南,中消協也根據實際中的接訴情況向購房者提出了購房時應注意的事項。

買房時遇到的一些法律常識有哪些?

買房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許多人可能要傾盡幾代人的心血去買一套房子,因此對於買房過程中的問題就特別關注,但畢竟人人都不是律師,並且作爲弱勢羣體,還常常因爲資訊不對稱而受騙,但維權之路太艱難,最終大多數只能吃啞巴虧。

一、要看“五證”、“兩本”是否齊全。

看看“五證”與“兩書”,這是買房子之前最基本的常識,如果這些都沒有,其它的你也不必再去做。發展商在出售房屋之前是要有這些手續的,否則就不能出售房屋。之前常常有五證不齊的現象出現,這倒也沒什麼,主要是出了問題您沒有好維護權益。

"五證"即:《國有土地使用權證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商品房銷售(預售)許可證》。一般來說,買房人主要看的是《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和《預售許可證》基本上沒有什麼大的問題。

二冊即:《房屋質保證書》與《房屋使用說明書》。一份房產完好無損的法律檔案,購房時要檢查五份,同時還要拿兩本房子。當然還有產權證,整個購房的法律檔案也都準備好了。

二、瞭解土地性質和房屋使用情況。

買房子千萬不要忽視土地性質和產權年限的問題,不管是50年產權還是70年產權,其本質差別倒不是說房子多少年,相反,就是土地性質不同,70年產權的房屋土地性質一般是住宅,而50年產權房的土地性質爲工業用建築.綜合類用地,商務方面,旅遊及娛樂用地,最長僅40年。

因此,在簽約時,要看土地性質是否爲“出讓”,使用年限是否爲“70年”;要看房屋的用途是否是住宅,現在有些房子看起來像住宅,但實際用途是公寓。這不僅僅是表面的觀察。入園。入校.貸款和生活費用有很大差異。

三、對交房後區域誤差的處理。

其實,同期房一樣,交房後房屋的實際面積與合同規定的面積有一定偏差是正常現象,但很多購房者並不知道房屋的誤差是多少,一般都是開發商通知交多少錢就交多少錢。

對面積誤差比,如合同中有具體約定,當然要按合同執行,但是,如果合同中沒有做任何約定,則應按照下列原則處理:面積誤差大於3%,多退少補;當面積誤差率>3%,購房者有權要求退房。如不想退房,實際測量的面積大於合同面積,誤差比例在3%以下的房價將由購房者補足,超過3%的由開發商負責,產權歸購房者。被測房屋面積小於合同面積,房屋誤差率在3%以下的,開發商按單倍返還,超過3%的,開發商雙倍返還。

因此,要在籤合同的時候約定好,沒有約定就按規定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