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經濟合同糾紛仲裁原則是什麼?

一、異地經濟合同糾紛仲裁原則是什麼?

異地經濟合同糾紛仲裁原則是什麼?

1、經濟合同當事人一方申請仲裁的原則。經濟合同仲裁機關無權主動提起案件,提案是由經濟合同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向仲裁機關申請。申請仲裁的期限是以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被侵害之日起1年內提出。仲裁機關收到申請書後,經審查符合規定的,在7日內立案;反之,在7日內通知申請人不予受理。

2、以事實爲依據,以法律爲準繩的原則。仲裁機關處理經濟合同糾紛,必須全面地調查研究,認定事實,以國家法律、法規作爲區分是非的標準。

3、先行調解的原則。調解是經濟合同仲裁機關處理經濟合同糾紛的重要方法和必經程序。根據規定,仲裁機關在處理案件時,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時,纔可依法裁決。仲裁調解必須雙方自願,在查明事實、分清責任的基礎上進行。調解協議不得違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仲裁調解達成協議後,仲裁機關即按法律規定製作調解書。調解書一經送達,即發生法律效力。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有權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用調解的方法解決合同糾紛,簡便易行,有利於及時、順利地解決糾紛。實踐中,絕大部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都是調解結案的。

4、仲裁合議原則。仲裁機關審理經濟合同糾紛案件,除簡單的案件可指定一名仲裁員進行仲裁外,均由仲裁員若干人和仲裁委員會指定的首席仲裁員一人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5、一裁終局原則。中國《經濟合同法》規定實行一次裁決制度,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對裁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的,裁決即具有法律效力。

6、迴避原則。仲裁庭組成人員,如果認爲自己辦理本案不適應,應當自行申請回避;當事人若發現仲裁庭成員與本案有關聯,有權用口頭或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仲裁機關查實後,應更換仲裁員;查無實據的,裁定駁回。

二、怎樣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裁決?

(一)申請執行的法院。

仲裁法規定:對已生效的仲裁裁決,當事人應當履行。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行。因此,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應當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提出申請。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是:對依法設立的仲裁機構的仲裁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有兩種:一是被執行人住所地和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二是經我國涉外仲裁機構裁決後,一方當事人拒絕履行時,對方當事人可以向被申請人住所地或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在此,所說的申請執行的法院一般是被執行人住所地和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基層人民法院。

(二)申請的形式。

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時,應當提交申請執行書,書寫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由執行人員記入筆錄。提出書面申請執行或者口頭申請執行的,應當說明申請執行的事實和理由,並附作爲執行根據的仲裁裁決書。

經濟合同仲裁的管轄是由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簽訂地的仲裁機關管轄,對於已經產生法律效力的仲裁裁決決定,當事人應當履行,當事人在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時,需要依據有關法律規定,向被執行人住所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時,需要提交申請執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