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分割公證公證遺囑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財產分割公證公證遺囑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財產分割公證公證遺囑所要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1、申請遺囑公證應提供的材料

2、申請人爲境內的,應提供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境外的,應提供護照或其他境外身份證件;

3、立遺囑涉及的財產憑證(如:房地產權證、存款證明、股權證明等);

4、立遺囑人的親屬關係證明及相關的婚姻狀況證明;

5、立遺囑人若已寫好遺囑(草本)的,也可提供。遺囑中指定遺囑執行人的,應提交執行人的身份證明。

公證遺囑有爭議怎麼處理

雖然公證遺囑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然而,當遺囑繼承發生後,遺囑繼承人即便是持着這樣經嚴格的法定程序辦理的公證遺囑到公證處辦理遺囑繼承公證時,由於目前在遺囑繼承方面對遺囑確認程序的法律缺失,也將可能出現終止辦證的結局。

(一)是否是最後一份公證遺囑難以確定,致使公證無法進行。遺囑公證作爲一種行爲公證,目前法律規定遺囑人可以不受地域管轄的限制,只要在實施遺囑的行爲地就可辦理公證。這樣遺囑人可以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向公證處申請辦理遺囑公證,而且隨時隨地都可以變更、撤銷或者再立遺囑,這樣,就可能出現多份公證遺囑。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2條規定:“遺囑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數份內容相牴觸的遺囑,其中有公證遺囑的,以最後所立公證遺囑爲準”。但是,公證處在辦理遺囑繼承公證時,對於該遺囑是否是最後一份公證遺囑,卻難以確定,致使公證無法進行。

(二)遺囑效力的可變性,即使是公證遺囑也不能直接採納。公證遺囑雖然是立遺囑人在公證員面前所立,其意思表示的真實性比較可靠,遺囑內容合法有效。但遺囑是在遺囑人死亡後發生效力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情況可能發生變化,遺囑的效力也就會隨之改變。當遺囑人死亡,繼承發生後,被排除在遺囑繼承之外的其他法定繼承人是否有喪失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情況,遺囑繼承人是否有虐待、遺棄被繼承人(遺囑人)及其他喪失繼承權的情形,遺囑人生前是否又有與他人簽訂遺贈扶養協議等,這些都是在立遺囑時所不能預見和把握的,只有在遺囑繼承發生後才能確定。這樣,原來合法有效的公證遺囑,可能因爲上述因素的出現而無效或部分無效。因此,公證遺囑同樣需要重新確認,而不能直接採納。

(三)遺囑繼承人以外的法定繼承人不予配合,致使公證無法進行。《繼承法》第23條規定:“繼承開始後,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這一規定說明,在處理遺產時,遺囑繼承人有義務通知遺囑執行人和其他法定繼承人。公證處辦理遺囑繼承也必須首先向其利害關係人 (即其他法定繼承人)瞭解、覈實上述情況,以便確認其遺囑的效力。在實踐中,由於立遺囑人立遺囑時,爲了家庭成員不因遺囑問題影響和睦相處,大多都是在保密的情形下完成的,一般都不會讓別人知道。一旦遺囑人死亡,遺囑公開,被排除在遺囑繼承之外的其他法定繼承人都會難以接受。公證員找他們覈實情況時,他們一般都不予配合。他們明知該公證遺囑有效(自己手中沒有公證遺囑),將無法對抗其效力,因此,不會也不敢向法院提起訴訟,而是採取故意拖延時間或置之不理的消極的不作爲來對抗,使公證處無法認定遺囑效力,導致遺囑繼承公證的終止。而遺囑繼承人又無法就其不作爲的行爲向法院提起訴訟,致使權利無法實現。

(四)法律上對遺囑確認程序的缺失,致使公證無法進行。目前,尚無一部法律規定遺囑的確認程序和確認機關。只有當繼承人對遺囑內容產生異議發生爭議,引起訴訟時,法院才予以確認遺囑的效力。對於非訴訟的遺囑效力卻無處可申請確認。而公證處辦理遺囑繼承公證,對遺囑是否有效,只能憑藉《繼承法》的規定,作爲認定遺囑繼承權一個環節來操作。如遇利害關係人拒不配合,公證處將無法移送遺囑確認機關確認。又由於法律沒有賦予公證處以確認權和相應的公告權,公證處也就無權以公告或其他形式告知他們:告知期屆滿,其利害關係人未主張權利,視爲其對遺囑無異議而依法確認遺囑效力。據悉,目前有的公證處還是以公告的方式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爲沒有法律賦予公告權,公告的效力就得不到保障,公告期限屆滿,並不能達到視爲被通知到,或認定爲“應當知道”的情形效果。

綜合上面所說的,遺囑是可以進行公證的,但是公證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纔可以進行,而且還要提交相關的材料,這樣相關部門纔會受理,公證之後的遺囑就更具有法律的交益,但在公證之後的就不能再更改了,在當事人死亡之後就應按照這份遺囑來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