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非農戶口有補償麼?

一、農村拆遷非農戶口補償

農村拆遷非農戶口有補償麼?

由於宅基地的產權屬於村集體,因此,這部分補償歸村集體所有,不會直接給宅基地使用人。而房屋的產權屬於村民私有,因此房屋補償歸村民所有。村民的宅基地被徵收後,如果沒有其他宅基地,那麼村集體要給村民重新分配宅基地,讓村民在新的宅基地上建房子。

1、有農業戶口的能得到安置補助,沒有農業戶口的可能得不到安置補助。即使遷一個人回農村,也仍然是非農業戶口,也不會得到安置補助。

2、農村房屋拆遷,是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適用《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因此應當對農業戶口人員給予安置補助,非農業戶口人員一般沒有農村村民資格,不能享受農村村民待遇,因而不能得到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

3、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的安置補助一般是安置房,非農業戶口人員的房屋拆遷只能得到貨幣補償,而不能得到安置房。

二、農村徵地拆遷新規定有哪些

1、實行雙向補償制。以前農村拆遷中一般只補償農房,而沒有補償宅基地部分。但是從今年起,如果面臨拆遷,農民就可以領取兩部分的拆遷補償,一部分是房屋拆遷補償,另一部分是宅基地補償。增加社會保障補償。國家一直嘗試從多方面保障農村的養老,例如以房養老、以地養老等。目前已經有部分省市已經開始實行這一政策,即在拆遷補償中,增加社會保障補償。

2、各地全面實行徵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探索完善徵地補償款預存制度、合理分配徵地補償費。建立徵地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每2年至3年對徵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逐步提高徵地補償水平。

3、採取多元安置途徑,優先進行農業安置,規範留地安置,推進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本着“誰用地,誰承擔”的原則,鼓勵各地結合徵地補償安置積極拓展社保資金渠道。被徵地農民納入新農保的,還應落實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不得以新農保代替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

《民法典》第二百四十三條 【徵收】爲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和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

徵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並安排被徵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徵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徵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徵收組織、個人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動產,應當依法給予徵收補償,維護被徵收人的合法權益;徵收個人住宅的,還應當保障被徵收人的居住條件。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貪污、挪用、私分、截留、拖欠徵收補償費等費用。

綜上所述,現在很多郊區的農村都被拆遷,用來建設城市。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會得到宅基地補償和房屋拆遷補償。其中宅基地補償是針對農村戶口的,非農戶口享受不到這個待遇。如果非農戶口持有的房屋建在宅基地上,其可以得到房屋拆遷補償款這筆錢。以上就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內容。本站有在線律師,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歡迎您隨時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