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主觀上有過錯嗎

過失犯罪主觀上有過錯嗎

隨着法律的完善,我們也越來越注意法律上的人性化。那麼,過失犯罪主觀上有過錯嗎?這引起了很多人的疑惑。過失犯罪是在過失心理下支配而構成的犯罪行爲,本站網站接下來分析解答這個問題。

犯罪過失,是指行爲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爲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爲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於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過失犯罪主觀上是有過錯的。

(一) 從特徵上看

1、實際認識和認識能力相分離。

2、應爲行爲和實際所爲不一致。

3、主觀願望與客觀效果相矛盾。

(二) 從構成要件看

1、行爲人主觀上必須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是持根本否定態度心理。

2、行爲必須發生了危害結果,從刑法分則的規定看,這些結果一般都是較爲嚴重的結果。刑法第330條和第332條除外(由於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只有特定結果發生了,才成立犯罪)。

3、必須有處罰該類過失犯罪的分則性明確規定。

(三) 從性質上看

1、過失犯罪行爲本身蘊涵着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爲。

2、過失犯罪行爲本身是錯誤行爲,即屬於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爲。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纔將其規定爲犯罪,行爲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爲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四)定性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於故意犯罪。

由於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於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於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爲要件,而故意犯罪並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爲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爲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爲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爲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爲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從以上三方面,我們就可以看出“過失犯罪主觀上有過錯嗎?”這個問題的答案。過失犯罪也是犯罪的一種類型,他已經在刑法分則上有了明確的規定。無論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還是過於自信的過失,造成的後果也許都是我們不能夠或者是要犧牲代價承擔的。所以,遵紀守法,依法行事是非常重要的,更多相關知識請諮詢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