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意施惠與附條件贈與有哪些區別?

一、好意施惠與附條件贈與有哪些區別?

好意施惠與附條件贈與有哪些區別?

好意施惠與附條件贈與的區別主要是被給予者是否具有可以處分該財務的權利,當事人之間無意設定法律上的權利義務關係,而由當事人一方基於良好的道德風尚實施的使另一方受恩惠的關係,其旨在增進情誼的行爲。幫助鄰居掃門前的積雪就屬於最基本的“增進情意”的行爲,屬於好意施惠,而如果是承諾對方在成就某條件時贈與某物,就屬於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爲。

二、好意施惠與無償合同比較:

1、相同點

好意施惠和無償合同都具有無償性和施惠性,正是由於二者在這兩點上具有相同之處,才使得人們很難將二者區分開來。但是二者雖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共同之處,但是二者在本質上卻存在着很大的差別。

2、不同點

(1)主體要求不同在好意施惠行爲中,好意施惠人可以不具備和合同所要求的行爲能力,而在無償合同中,合同主體的施惠一方須具備相應的行爲能力,並需要履行理性人的注意義務。

(2)性質不同純粹的好意施惠行爲既不是法律行爲,也不是事實行爲,而且也不是準法律行爲,而是由道德、習慣等法律規則以外的社會規則調整的社會層面的行爲。而在模棱兩可的情況下,則應該根據交易習慣來加以理解,斟酌當事人利益關係和公平原則,進而合理認定某一行爲到底是好意施惠還是無償合同等民事法律行爲;而無償合同屬於民事法律行爲,故二者在性質上存在着差別。

(3)目的不同好意施惠行爲中,行爲人實施施惠行爲的目的並不是爲了設立、變更、終止某一民事法律關係,而是在於行爲人慾透過施惠,如幫助別人,去追求良好道德風尚和幫助別人而使自己的心情變得愉悅;而無償合同中,行爲人具有爲他人謀取利益,並且願意受這一關係約束的意思,繼而使得該行爲受到法律規範所調整,形成某一民事法律關係。比如甲將自己的自行車贈與乙的行爲,就形成了一個贈與合同。

(4)是否具有受行爲拘束的意思不同好意施惠行爲中,當事人的施惠行爲欠缺法律行爲的效果意思,並沒有受其拘束的意思,如在本文開頭的案例,乙並沒有就其同意叫醒甲到站的行爲而受該行爲拘束的意思,即缺乏法律行爲中的效果意思這一要素,因此甲與乙之間是一種好意施惠關係,而非無償合同或其他民事法律行爲;而無償合同作爲一種民事法律行爲,當事人要受到合同所約束,儘管一方當事人不向他方支付任何報酬,但並不是說當事人不需要承擔任何義務,在有些無償合同中,當事人也要承擔義務,如借用人無償借用他人物品,借用人負有正當使用和安全返還物品的義務。這一區別是好意施惠行爲和無償合同的本質區別,也是區別二者的關鍵因素。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好意施惠是經常會發生的事情,比如邀請好友來家中吃飯、讓熟人搭乘便車以及幫忙照顧小孩,屬於生活中的小恩小惠行爲,是事實行爲的一種。此種行爲與附加條件的贈與行爲,是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的,民事主體可以根據是否附加了條件來進行判斷。